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

《商業周刊》賣一杯啤酒的 AI 轉型妙方,金色三麥 4 年「自我盤點」馬拉松

【2025年3月13日,商業周刊】機器人可以解決服務業的缺工問題嗎?實務上,恐怕沒有那麼容易。

「我們這邊就是因為歡聚嘛、聚餐嘛,那有可能說我要併桌,一下併這個、一下那個⋯⋯,機器人就它可能查一下自己的程式碼,說我好像沒有這樣的規則,它就卡住了,」連鎖餐飲集團金色三麥資管處協理吳冠達表示,四年前,他們就曾嘗試導入送餐機器人,但因店內桌型變化大,一直達不到預期效果。

但金色三麥沒有止步,持續不斷的數位化嘗試,讓他們探索出更多新的可能。

 

透過盤點,重新檢視可優化的流程
減少重複性工作,讓客服專心接聽

餐飲業現場人力取代難度高,以這波生成式AI發展來說,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(Brookings Institution)指出,餐飲業受AI影響程度比率僅一五%,遠低於其他產業。

以金色三麥來說,機器人不是他們的AI導入經驗中,唯一踢到的鐵板,像是導入門市AI叫貨預測系統初期,也曾收到「自己做比較快」的第一線反饋。該公司餐飲管理處副總經理洪毓璞直言:「餐飲業真的很難被AI大幅度的幫助。」

明知不容易,但金色三麥沒有放棄。他們著眼的並非AI技術本身,更是過程中,「盤點」帶來的價值。

「導入AI對我們來講,其實也是盤點我們工作流程。」洪毓璞表示,他們藉此找出流程中最花時間和可被取代的工作細項,再去找相對應的解決方案,讓珍貴的人力,可更專注在不能被取代的工作上。

 

(全文未完,詳見第1948 期《商業周刊》,2025年3月13日出刊)

回到上方